社頂自然公園位於墾丁森林遊樂區旁,面積128.7公頃,長在礁石上的樹木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雕塑出自然盆景狀的藝術傑作,令人讚嘆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園內並有豐富的動植物、石灰岩洞、數處視野良好,綠草如茵的草生地,及珊瑚礁岩裂縫造成的一線天景觀,皆極具觀賞價值。 植物有329種以上,因原生之馬兜鈴科、芸香科、蘿摩科等蝴蝶食草植物仍大量散布,故滋養著接近50種以上之蝴蝶,處處可見到五彩繽紛的蝶類迎風飛舞,為觀賞及研究蝴蝶最理想的地區。 全區共有十餘處石灰岩洞,可見到鐘乳石、石筍、石柱等石灰岩洞的精髓。鐘乳石的形成需要有不多不少的水份,適當的地形和地質,其形成1公分快則需要5年,慢者需要160年,可知自然界孕育的艱辛,且這些石化物若沾上手上的汗水、油漬會改變其化學成份,如此一來結晶便無法繼續形成而成死物,故請勿觸摸。 鑑於以往國內風景區內過於人工開發型式,本公園僅施以簡易步道,及配上小面積的賞景、解說設施,以保留原始自然純樸風味。公園東側已闢為梅花鹿復育研究區,以達自然生態保育之功能。(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日春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9 Thu 2013 13:45
  • 龍坑

龍坑地區位於鵝鑾鼻東方約1.5公里,浦頂、坑頂村落東南面,是東海岸最接近南邊的一段。龍坑地區為隆起的珊瑚礁地形,由於地處鵝鑾鼻夾角的端點,冬季海浪拍打著礁岸,旺盛的侵蝕作用,造就了龍坑全區的崩崖、裙礁、峽谷等獨特的地形,由於形狀像條龍,龍坑因而得名,二一五種珊瑚礁海岸植物滋養其間,並有種類繁多的鳥類和爬蟲類等,不論是珊瑚礁地形或是動植物生態都深具研究的價值,所以被列為生態保護區。 在龍坑生態保護區旁亦有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珊瑚礁台地,從管制哨歩行來回時間約1小時。前往的途中須先經過一段防風林,在那可聽到台灣特有的鳥類,如畫眉、小彎嘴畫眉等鳥叫聲此起彼落,出了防風林映入眼簾為一片珊瑚礁台地,佈滿著許多特殊的植物─生態砂地植物、海岸高位珊瑚礁植群,如草海桐、馬鞍藤、蔓莿、白水木、水芫花、白水木等等,龍坑可能是全台白水木族群最龐大地區。為保護這片珊瑚礁台地,墾管處設有木棧道保護,繞著木道走,體驗不同海蝕珊瑚礁與海構成的美景。 為使國人能瞭解生態保育之重要性,依據「龍坑生態保護區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活動實施要點」,透過本處網站-生態保護區環境教育線上申請系統(http://www.ktnp.gov.tw),每日提供200名額進入龍坑生態保護區內進行環境教育活動(每週二關閉1天停止受理申請)。


墾丁日春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吹砂為東海岸鵝鑾鼻與佳樂水兩遊憩區之中間站,距鵝鑾鼻約7公里。其臨近地區皆屬珊瑚礁岩,惟獨此處因地層為紅土及沙的混合物,經雨水和風力長期的侵蝕而為沙的來源。夏天雨季時窪地雨水匯集,沖沙順著地形流向海洋而為沙河,白沙由台地邊緣垂直滑瀉約70公尺至海岸而形成沙瀑。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時,將沙沿崖坡吹送至崖頂,如此兩種逆向搬運作用,而造成風吹砂之特殊地形景觀。本區砂丘連綿總長1,500公尺,寬約200公尺,分成南北兩條,呈帶狀發展,走向東北至西南,沿狹長窪地分佈直達船帆石後方之台地。目前因為佳鵝公路的開闢及林務局種植木麻黃,以致沙源流動受阻,逐漸為蔓生植物覆蓋,昔日沙石漫天,宛如置身大戈壁的情景,已不復見到。(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日春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滿州花海,萬紫千紅連四月滿州鄉花海位於鄉公所對面的里德村,即欣賞灰面鵟鷹降落的里德橋、山頂橋之間及周邊,佔地20公頃,計有波斯菊、油菜花、黃金菊及日月草等五顏六色的花卉,形成了大片花海。滿州鄉有「牧草故鄉」之稱,也有「台灣小瑞士」之稱,秋冬是觀賞候鳥的季節。因山多於平地,每年十月到隔年二月都會有強勁的落山風,平地大多種植牧草,面積達400公頃,以盤古拉草為主,是屏東縣種植牧草最多的鄉鎮。近幾年滿州積極推動觀光,94 年首度在里德橋附近栽植了佔地 25 公頃的花海,是全國最大的花海。全台最大,百花爭相競艷今年種植大約10多種不同花種,以波斯菊長得快,近日連續開花,整片花海,十分壯麗,是的花海。在青山綠水間,搖曳生姿,把滿州鄉變得更嫵媚,到恆春半島旅遊又多了一處景點。另外油菜花小部分已開花,黃金菊已含苞待放,日月草較慢。而滿州鄉公所不定期將花卉種植於原本的牧草休耕地上,也上社區增艷,吸引觀光客駐足。(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日春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指鳳山縣下林邊以南的地區,為排灣族對一種蘭科植物的稱呼,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族名。一直到沈葆楨來了以後,因為此地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擁有全台保有最完整的二級古蹟恒春古城,已有百年歷史,古城位於恆春鎮的中央,創建於清光緒元年,歷經四年完工,有東門、北門、西門、南門,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如今保留完善的城門也並不太多,雖歷經天災地變、戰爭洗禮、城牆多巳破壞,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南門是變化最多的城門,目前保留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城牆,上域牆也拆除予以重建。北門原有單簷歇山式附軒亭的城褸,現在城牆上什麼都沒有,城頂枯黃的草木和左近破落的農家構築了一片蒼涼的景象。(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日春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鵝鑾鼻公園以燈塔馳名中外,因缺乏配合性遊樂設施,除瞻仰蔣公銅像致敬、觀賞燈塔外景及攝影留念,別無遊樂場所,有鑒於此,前觀光局墾丁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特就銅像對側景緻天成之珊瑚礁林加以闢建為一公園,於711225日正式對外開放,經本處繼續整修美化。本區面積共59公頃,園內為一珊瑚礁石灰岩地形;形成之原因乃由於沿海日光強,海水清澈,適於造礁珊瑚之成長,經地殼隆起而上昇,受海浪侵蝕、雨水沖刷、強風吹襲、而成為目前巨礁林立、怪石嶙峋、奇峰與洞穴之奇特景觀。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宛如身入迷宮,計有好漢石、滄海亭、又一村、虯榕、幽谷、迎賓亭等據點,處處引人入勝。在公園北望,可看到藍天碧海、綠樹白砂、嶙峋礁石、以及台地尖峰等,此外還有矗立的瓊麻花軸,穿插其間,構成一幅壯闊多姿的山海圖畫。植物約有240種,在珊瑚礁之間可見到象牙樹、黃槿、海檬果、毛柿、林投等熱帶海岸樹種,岩壁上則以蔓性灌木、藤本為主,如山豬枷、柃樹藤、三葉崖爬藤等為主。動物資源甚為可觀,可見到美麗的黃裳鳳蝶、黑點大白斑蝶迎風飛舞,鳥類則以烏頭翁、樹鵲較為常見。每年九月﹝農曆白露前後﹞來自西伯利亞、中國大陸的紅尾伯勞大群過境時,本區為極佳觀賞地點。園內並發現距今約五千年前的史前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持續型文化,尚不見使用陶器,石器製作以打製為其特徵。生活方式以狩獵及採集為主,此為本島自台東長濱八仙洞後,第二次發現先陶文化的史前遺址,正由考古學家作有系統的整理分析,預定在現場展示,使民眾了解先民與大自然搏鬥的艱辛,及臺灣和大陸文化息息相連的關係。鵝鑾鼻燈塔高21.4公尺,內設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度達180萬燭光,每30秒旋轉一周,見距20海浬,是台灣地區光力最強的燈塔,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目前劃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史蹟保存區。日據時期,經票選為「台灣八景」並豎立『台灣八景鵝鑾鼻碑』。(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日春民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